top of page

课程介绍 - 我决定送孩子去私立女校,现在就差一个女儿了···

已更新:2021年10月6日

// 概述:

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,尤其现在,国内留学人数的增长,国际学校也片地开花。无论是明星亲子真人秀中“星二代”们脱口而出的流利英语,还是对国内应试教育的反感,种种因素让很多人将目光投准了国际学校。高昂的学费,皇宫般的校园,高大上的教学设施,是真正的贵族教育还是阶级的彰显?


参访了奥克兰最好的2所私立女校,让我感悟很多。


// 贵族学校以何为“贵”?


其实我并不喜欢定义此类学校为贵族学校。真正的贵族,我等草民高攀不起。历史中,一些英美的真正贵族学校,并不向大众开放。而全球闻名的英国伊顿公学,其实最早建立初期是平民学校,尤其面向贫穷子弟,为其提供教育,后来逐渐贵族化,随着王室子弟加入和诸多首相毕业于此,加上严苛的录取和高昂的学费,成为了真正的贵族学校。因此,大众普遍认为的“贵”,重在价格贵。学费高昂,致使穷家子弟望而却步。


而从我参观的几个私立校来看,从价格和高大上的设施来判定一个学校太片面了。几个学校参访下来,老师和学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。


1、老师,礼貌礼仪好,态度谦和。注重与学生的互动。


几次参访过程中,国际部老师带着我们无意间堵住了楼梯间或者走廊。正在办公的老师,没有要求让一让路,或是参与互动,或者默默地等待。   一次我们在走廊间,国际部老师突然介绍了一位教单簧管的音乐老师,老师也积极和我们互动,询问孩子的兴趣,并且欢迎孩子来学校就读。而后,我才发现,原来我们阻挡了他去走廊尽头的打印机拿材料。但是整个过程友好又温暖,比礼貌的“让一让”更显关爱。


我参访过不少学校,但是在参访过程中和学生互动的,屈指可数。不得不说这个国际部的老师非常的“聪明”,比如我们到了科学楼,学生们正在上食品科学的课程。在一个小食堂里,遇到2位学生刚做完烘焙在休息。国际部的老师就说,你们好,你们是哪个年级的学生,在做什么? 学生回答自己是12年级的学生,刚刚做完纸杯蛋糕。 老师接着说:那么你能介绍一下你平时在这里做的事情吗? 学生就balabala的把自己日常在这里做什么事情答出来。这个问题特别好,让学生来主讲,给予了我们这些参访者最直接的反馈。而且同时对于老师来说,也相当于对学生的一次检测。从参访者的角度,这样的互动,直接直观,生动有趣。    


2、学生,有气质,大方,见识广


由于此次参访的是女校,清一色的粉色杯子书包,很可爱。在互动中,女孩子的回答落落大方,令人心生喜爱。老师先介绍了我们带去的学生,说这是XX,从中国来。很可能她明年和你们一起升入下个年级。大家谁去过中国呢? 令人惊讶的是,班里大半的孩子举了手。每个班大概不到20人,目测华人孩子只有2个。 老师接着说,那么你能说下你都在中国做了什么了。  小女孩很自信地说了,她在哪的电视台唱歌,四川看了熊猫宝宝等等。  整体的感觉就是,自信,大方,阳光。


3、百年历史,文化传承


百年历史的学校,都会特别的文化传承。记得有所女校,有座19世纪的钟楼。校长介绍,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,在毕业的那天要身穿毕业服,敲响钟楼的钟,宣告自己毕业。

另外,此类学校还会有类似的协会或者联盟。此类协会是终身制的,孩子一旦进入学校,就会要求缴纳会费。恰巧参访时,遇到学校20年前的一批同学聚会,当然,昔日的小女孩已经是lady了。协会会常有此类的聚会或者活动,一些成功人士来分享自己的经验。这种协会在我看来,等于在为学生锁定未来的人际圈。而部分学生的家长在参加家长会的时候,也会以此扩展自己的交际圈。因此,“贵”不是贵在价格,而是学校百年来的精神文化传承和社交人脉。


不得不说,进入此类学校的学生,无论洋人华人,家境都不差。每个孩子都会一门乐器,假期或者平时都会参加很多活动。一位在读的中国学生家长反映,虽然下午3点就放学,但是在这里,竞争和国内一样激烈。无论洋人孩子还是华人孩子,都补课。只是补的更素质教育一些,钢琴,大提琴,芭蕾,游泳等。所谓“精英”教育,全世界都是一样的。 



// 为什么有单性别学校?


在新西兰私立学校中,学术排名前三中,有两所学校都是单性别学校。学校的回复是因为男女生在幼年和青春期的成长进度不同,单性别学校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。尤其女校,一般女生成熟较早,单性别学校可以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和性教育,女孩子在这一阶段也可以更专注的学习,如果从学术成绩来看,优秀的女校一般学术成绩和文体领域成绩均表现优异。


另外,我特意看了两个学校的“发家史”,以今天介绍的这所女校为例,于1903年建立初期,建立初期就是以创建一所优良的女校为目的。在历史上,最早期因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,学校均为男校。后来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,出现了女校,混校等。在现代社会中,已经不在是单纯的性别考虑,而从教育的目的和培养模式出发。目前部分单性别学校,在高中阶段或者高中最后一年,会接纳部分异性学生混入课堂。且单性别学校时常会与周边学校联合举办学生活动,并不是完全的性别隔离,家长也不必担心会影响学生日后与异性的交往。


// 宗教学校好不好?

部分私校在成立初期由主教发起,教会联合创办。招收所在社区的学生,因此大部分学生受家庭影响均有相对的宗教信仰。沿袭至今,在有宗教信仰的私立学校均可见到教堂以及经文学习课程,但是学校强调,并不强制学生入教,只不过会告知学生和家长,需要参加经文学习课程,每年也会有1-2次的教会活动。


一般神学课程,也就是讲述一些简单的小故事,以鼓励学生成为诚实,善良,有爱心,懂得分享和关心别人的人。如果信教能让她们心有善念,那也没什么不好。如果给孩子上了教会学校,又因为孩子信教而心里不舒服,横竖干涉,抱怨学校为什么开设如此多的教理教义课程,那就没什么意义。因此各位家长在考虑学校的时候,请三思。


饱受应试教育折磨的中国人,觉得西方教育很轻松,上课随便讨论、玩一玩就能考上个大学。所以不少父母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是奔着“减压”去的,这其实是一种误解。国际学校的课程不仅不轻松,甚至压力可能还会超过高考。


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,国际学校的存在至少提供了一种体制外的选择。我更愿意说,这是一种精英教育。而适合自己的孩子,适合自己的家庭,才是最好的。


参考: 文中参访学校国际生学费约36000-45000纽币/年。

       本地生学费在22000-28000纽币/年

       费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长。

       杂费,会费,校服费等约3000-5000纽币。

       学校提供课外辅导,一对一的特长课,单独付费。

       根据学生的年龄,提供住校或者homestay,费用不等。

       学生需要面试,个别学校需要面试家长。

心动的话,马上扫码二维码即可咨询



#中学 #留学

44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